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理论研究

赛鸽竞翔能力差异探讨

时间:2012/8/8 15:34:31  作者:尹涤生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846  评论:0
内容摘要: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很难出现一羽赛鸽在300公里级竞翔比赛中获得冠军之后,又能在继续进行的500公里级竞翔比赛中获得前十名的佳绩。最近几年,本人详细查阅了部分省市县鸽会不同季节竞翔300公里和500公里级的成绩单,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是,300公里竞翔快速回归的高位名次...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很难出现一羽赛鸽在300公里级竞翔比赛中获得冠军之后,又能在继续进行的500公里级竞翔比赛中获得前十名的佳绩。最近几年,本人详细查阅了部分省市县鸽会不同季节竞翔300公里和500公里级的成绩单,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是,300公里竞翔快速回归的高位名次赛鸽,在它们经过几天或者十几天的休息调整之后,继续进行500公里的竞翔,其结果往往是名落孙山,甚至是一去不复返了。不仅鸽友自己饲养与竞翔的结果如此,本人这几年对公棚预赛300公里级别和决赛500公里级别高位名次赛鸽资料查阅,同样表现出上述的结果。为什么一羽300公里竞翔高速回归的赛鸽继续500公里竞翔,出现明显延迟归巢,甚至会一去不复返呢?为此,本人借鉴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供赛鸽运动爱好者共同学习和探讨。
 
  一、300公里与500公里名次差异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广州浩羽公棚2011年300公里级预赛和500公里级决赛前二十名的比较。广州浩羽公棚预决赛放飞地在江西吉水方向,每年11月份遇见最多的季节性风向为东北风,赛鸽竞翔归巢多遇顺风天气条件。其中有一年竞翔300公里,遇强劲东北风的顺风天气条件,最先返巢赛鸽的分速超过了1600米。同样在2011年决赛当日也遇到顺风天气条件。我们对广州浩羽公棚上网公布的300公里竞翔前二十名和500公里竞翔前二十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第一是300公里前二十名继续竞翔500公里结果是:第18名竞翔500公里获第68名;另有5羽赛鸽的名次在1017名至1764名之间,有14羽赛鸽当日未归或者丢失。
  第二是500公里前二十名在300公里预赛中的名次。决赛冠军预赛获第1962名,决赛亚军预赛当日未归,决赛季军预赛第218名,决赛第四名预赛2245名,决赛第五名预赛当日未归。决赛第六名预赛1418名,决赛第七名预赛194名,决赛第八名预赛2056名,决赛第九名预赛942名,决赛第十名预赛22名,决赛第十一名预赛39名,决赛第十二名预赛1502名,决赛第十三名预赛36名,决赛第十四名预赛157名,决赛第十五名预赛当日未归,决赛第十六名预赛144名,决赛第十七名预赛2038名,决赛第十八名预赛200名,决赛第十九名预赛1394名,决赛第二十名预赛483名。这些资料显示,500公里前二十名中,有10羽赛鸽的预赛名次在1000名以后或者预赛当日未能归巢。
  第三是结果比较之后提出的问题。其中问题从两个方面提出来。其一是为什么300公里预赛前二十名中只有第18名在决赛中获第68名,而其它19羽赛鸽名次在1000名以后?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其二是为什么500公里竞翔前二十名中有一半以上赛鸽后来居上?这其中有待我们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广东江门江海鸽会2011年秋冬季竞翔300公里和500公里赛鸽的表现。江门江海鸽会竞翔西线,每年秋冬季多受季节性风向的影响,多遇逆风的天气条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定向培育,在这条赛线竞翔300公里、500公里或七百公里,获高位名次赛鸽双翼飞行羽毛的结构,充分显示了适应逆风飞行的结构特征。我们之所以选择江海鸽会竞翔资料,原因是其逆风天气条件正好与广州浩羽公棚竞翔多遇顺风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江海鸽会2011年秋季300公里和500公里竞翔名次比较分析发现:
  第一是300公里竞翔的前50名赛鸽中,只有三羽赛鸽在500公里竞翔中当日归巢,而其中的47羽鸽子第二日以后回归或者丢失。
  第二是500公里当日归巢的36羽赛鸽中,有24羽赛鸽在300公里竞翔中未能当日归巢。而300公里竞翔100名以后的又占有7羽赛鸽。因此,明显是迟归的赛鸽总共占去31羽之多。
  第三是由于遭受逆风天气条件的影响,赛鸽竞翔500公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物质,如果赛鸽在逆风天气条件下竞翔300公里,其体能物质的消耗程度远远大于相同距离的顺风天气条件的消耗程度。赛鸽因疲劳和体能恢复不足的影响,继续竞翔500公里又遇见逆风天气条件,往往导致300公里高位名次鸽在500公里竞翔中表现不佳的现象。
  其三,我们对多遇顺风天气条件的广州浩羽公棚300公里和500公里高位名次赛鸽的表现以及多遇逆风天气条件的江门江海鸽会300公里和500公里高位名次赛鸽的表现经过统计处理得出这样的结论:300公里竞翔高位名次赛鸽继续竞翔500公里时,不论是顺风或逆风天气条件,只有少数赛鸽在500公里竞翔中获得高位名次,而绝大多数赛鸽出现当日未归或者丢失的现象。而从500公里竞翔高位名次赛鸽在300公里竞翔表现来看,绝大多数赛鸽竞翔归巢速度较慢,甚至有许多赛鸽于第二日以后才能返巢。这种现象为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探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差异比较原因的分析
 
  赛鸽竞翔300公里和500公里的比较,充分反映出每羽赛鸽两次不同距离的飞行速度和名次的差异,甚至还有更多的赛鸽当日未能在500公里竞翔回归,也有相当一部分鸽子丢失。我相信这种现象对于众多爱好者来说已经不是新鲜的问题了。根据我们了解,许多爱好者给出的解释就是赛鸽自身的遗传素质所决定。这固然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经过理论的分析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其它可控制和可调整的因素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在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经过实验性研究,旨在解开造成这种差异的的谜团。
 
  (一)遗传素质差异
 
  赛鸽遗传素质在赛鸽适应不同竞翔距离、地势条件、天气及风向条件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是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性。其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平衡性及灵活性在适应不同距离竞翔活动中,决定赛鸽肌肉收缩速度的快慢、力量大小、持续运动的时间。如果赛鸽神经系统的功能稍弱,那么在500公里竞翔过程中,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耐受力不能适应更长时间的飞行运动,因此,它们延迟归巢或者不能回归成为必然的结果。
  其二是心肺功能水平与耐力素质。事实证明,赛鸽竞翔300公里与500公里相比较,500公里竞翔对赛鸽心肺功能与耐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心血管系统将承受更长时间的运动压力,通过血液运输更多的能量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以保证肌肉的正常运动需要。肺的呼吸过程是赛鸽耐力水平的重要条件,其中赛鸽体内9个气囊的充气量水平显得更为重要。科学家根据研究认为,赛鸽发达的气囊结构充入大量空气时,能够有效提高赛鸽在空中的浮力作用,从而有利于赛鸽在空中保持更长时间的飞行活动。我们经过上手触摸的手感体验发现优秀的500公里高位名次赛鸽,都具备发达的气囊结构,并且通过手感能明显感受到身体充满了大量的空气,而有体重较轻的感觉。
  其三是羽毛质量和双翼羽毛结构特征。许多有经验的爱鸽者对鉴别鸽子羽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耐飞翔的赛鸽全身羽毛光滑、细腻,充满了脂粉,并有叠加紧薄的特征。本人根据赛鸽双翼飞行羽毛结构性研究,提出了赛鸽适应顺风天气条件和逆风天气条件双翼飞行羽毛的结构特征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双翼飞行羽毛的特殊结构性差异,使赛鸽在300公里与500公里竞翔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风向之下,这种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二)心理素质的差异
 
  赛鸽的心理素质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有两方面典型的表现:其一是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建立的牢固性和保持的时间,其二是顽强克服大脑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不适反应的意志能力。
  首先从赛鸽定向条件反射建立和保持时间来看,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那些最先判定归巢方向的赛鸽迅速朝着正确的方向飞去。我们根据赛鸽集群放飞录像(欧洲赛鸽竞翔放飞的实拍录像)观察发现,最先确定正确归巢方向的赛鸽,在飞行过程中,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领先优势。这种表现或许在赛鸽竞翔300公里以内的距离时,会凸显出飞行速度和高位名次的优势。这就是快速建立定向条件反射的优势表现。
  其次是赛鸽顽强克服飞行疲劳的意志能力。我们对南非百万美元大奖赛公棚决赛赛鸽归巢实拍录像观察发现:最先归巢的赛鸽出现明显的疲劳症状,有的双翅下垂,甚至连进入棚舍的过程都很缓慢。有鸽友在电视大屏幕见到这种停歇缓慢的进棚过程,连续用双手做出驱赶赛鸽快速进棚的手势。从赛鸽的这种表现来看,南非太阳城公棚决赛竞翔空中距离超过了500公里,加上季节性高温和逆风的天气条件,最先归巢的赛鸽必须具备顽强地战胜疲劳的意志能力。这种顽强的意志能力在实际竞翔归巢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其三是赛鸽高水平的心理素质是以高水平的生理条件作为基础。如赛鸽定向导航条件反射保持的时间及牢固程度,与它们的体能素质水平密切相关。赛鸽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也是以高水平的体能素质作为基础。如果赛鸽的体能素质在“激发运动机能潜力”的过程中,不能适应更远距离和更长时间飞行运动的需要,同样不可能表现出与竞翔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据赛鸽运动性疲劳及体能恢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验。
 
  (三)运动疲劳及体能恢复的差异
 
  赛鸽竞翔300公里产生运动性疲劳程度,与赛鸽的飞行速度和遇到的飞行难度密切相关。从300公里竞赛高位名次来分析,越是速度快,名次靠前的赛鸽,机体能量代谢过程无氧代谢供能的比率越是增加,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越是下降。其中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堆积,导致赛鸽产生运动性疲劳。而在300公里竞翔速度较慢的赛鸽则有所不同,由于飞行速度较慢,肌肉收缩运动的强度有利提高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体内乳酸的堆积量较少,运动性疲劳的程度较轻。
  从赛鸽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体能恢复的过程来看,赛鸽自身的休息和营养物质的补充很重要。首先是消除乳酸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只有有效缓解和消除乳酸等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影响,才能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导致的不良症状。然后,经过合理的休息,适量的运动,营养物质的补充,良好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储存,其中包括糖元、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等。从赛鸽能量物质储备的前提条件已经非常清楚,消除运动性疲劳是加速体能恢复的先决条件。
  因此,赛鸽竞翔300公里速度越快、名次越高、疲劳越明显,体能恢复所需时间更长。而300公里竞翔回归速度较慢,甚至第二日以后回归的赛鸽,其飞行运动的强度较小,机体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没有更多的乳酸堆积,归巢后经过休息和营养物质补充,疲劳症状很快缓解和消除,体能恢复的速度很快,甚至在竞翔500公里之前达到了体能“超量恢复”的水平。因此,这一部分300公里竞翔晚归的赛鸽在500公里竞翔中反而表现出“后来居上”的情况。我们依据理论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消除疲劳和促进体能恢复”的实验性研究。
 
  三、消除运动性疲劳和促进体能恢复速度实验
 
  赛鸽的遗传素质在适应不同竞翔距离和保持飞行的速度与耐力上,显示了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这种遗传特性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是,根据赛鸽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在加快赛鸽体能恢复的速度方面,科学研究工作者早就有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主要根据赛鸽在异地放飞训练至300公里竞翔归巢之后,消除赛鸽体内堆积的乳酸,促进赛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加速被消耗的体能物质的能量储备,并继续通过500公里竞翔的结果来检验。
  第一步,我们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发现,茶叶及其它某些植物中所含有的碱性成分,具有缓冲赛鸽体内乳酸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茶叶及某些植物的碱性成分在消除乳酸导致的疲劳症状方面,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经过多年实际竞翔500公里的检验效果并不显著。于是我们又经过了理论分析和对现有市场出售的相关产品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市场提供的有关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赛鸽用品。这些产品中也有专门针对消除乳酸的功能和作用,但忽视了体能恢复过程中能量储备和超量恢复速度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我们增加了相关植物的种类,旨在促进赛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与吸收的速度,加快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缩短赛鸽体能恢复和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个别试验效果明显。因此,我们将这种纯植物组合取名为“疲速消鸽茶”。
  第二步,选择实验对象。我们在当地鸽友中选择实验对象,旨在使300公里名次鸽能够获得500公里高位名次。江门多年竞翔西线的广西,由于季节性逆风天气条件影响,赛鸽竞翔500公里归巢速度很难超过1000米/分,并且500公里竞翔当日返巢的赛鸽屈指可数。面对这种条件,我们选定一位鸽友的赛鸽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这位鸽友在2010年之前的500公里竞翔中只有一羽赛鸽当日回归,300公里竞翔也很难进入高名次。从2010年开始实验,这一年从放飞训练开始赛鸽归巢当日喂食“疲速消鸽茶”,结果他的赛鸽在430公里广西合浦竞翔中获得第一名、第三名、第六名、第十三等高位名次。2011年秋季继续实验,目的旨在实现500公里竞翔当日归巢。结果将8羽300公里竞翔赛鸽继续竞翔500公里,当日归巢两羽,并获得第15名和第19名的优异名次。
  从这几年的竞翔实验结果来看,我们认为,赛鸽竞翔300公里能够获得高位名次,其本身就是一羽优秀的赛鸽。如果鸽友在继续进行500公里比赛之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提高速度与耐力素质的基础上,使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消除运动性疲劳(其中包括喂食,饮水,洗浴等等),加快体能恢复的速度,这些300公里高名次赛鸽仍然能在500公里竞翔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特别是爱好者参加协会的竞翔比赛、送鸽参赛的前期工作均由自己操作的,在赛鸽返巢后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中,应特别重视消除赛鸽运动性疲劳和加速体能恢复的工作。以上的实验仅供爱好者共同学习时参考。
 
  四、赛鸽竞翔能力差异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随着在赛鸽竞翔比赛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借鉴,我国赛鸽竞翔比赛的重点放在500公里左右。不论是信鸽协会的竞翔距离还是赛鸽公棚决赛的竞翔距离,都充分突出了500公里空距的比赛。但是也有部分信鸽协会竞翔600公里、700公里。从不同竞翔比赛结果来看,有的鸽友赛鸽在300公里竞翔中经常是榜上有名,有的在500公里级别竞翔中多年占据高位名次,而有鸽友的赛鸽经常在600公里以上级别的竞翔中名列前茅。从遗传素质来看,似乎显现出不同品种的遗传特性,但更能突显出赛鸽的年龄与赛鸽成熟期有密切的关联。
  首先从一年内鸽龄的成熟来看,有的早熟赛鸽从出生后的四、五个月即可表现出性成熟,开始出现交配和下蛋的现象,甚至在6-8个月龄竞翔500公里表现出快速返巢的飞行能力。例如赛鸽公棚每年3月份收鸽入棚,当年11月至12月份竞赛结束,最大月龄的赛鸽大约在10个月龄左右。根据早熟赛鸽性成熟的表现来看,雌鸽从6月龄开始交配下蛋会直接影响它们的放飞训练和竞翔效果。特别是公棚赛鸽数量很大,难以实施雌雄分棚饲养和管理的。因此,越是早熟的赛鸽越早进入公棚是不明智的选择。为了预防赛鸽过早进入性成熟交配对体能的消耗,许多爱好者采取雌雄分棚饲养和管理,实施分开训练的办法,在实际竞翔比赛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差异与性别有关。我们在统计相关数据中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即300公里竞翔高位名次赛鸽中的雌鸽,继续竞翔500公里的名次差异特别突出。我们根据赛鸽公棚提供相关图片和本鸽会相关资料的赛鸽性别认定,雌鸽竞翔300公里获得高位名次之后,继续竞翔500公里时绝大多数名落孙山,甚至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与雌性赛鸽的特殊生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没有采取雌雄分棚管理的一年龄以内的幼鸽,一旦雌鸽配对下蛋之后,直接影响家飞训练效果,继而影响雌鸽体能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实际竞翔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欧洲更加重视用雄性赛鸽参加竞翔比赛。许多有经验的爱好者采取雌雄分棚饲养管理的办法,特别是当年出生又在年底竞翔500公里的比赛。雌雄分开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和办法,这种雌雄分棚饲养管理的办法值得爱好者学习和借鉴。
 
  总之,本文以赛鸽竞翔300公里与500公里的能力差异为主题,用比较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并且采取了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文中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实施的有关实验,仅供爱好者共同学习和探讨。
上一篇:赛鸽免疫接种的方式及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13857981538  浙ICP备000号
Powered by OTCMS V2.6